本网讯(记者李鹏飞、宋志豪,通讯员方素珍)12月26日,记者从宜昌市农业首席专家制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自2018年起,宜昌市正式启动农业科技首席专家制度,8名专家获封宜昌农业科技首席专家称号。
农业科技首席专家制是指在农业(产业、行业)领域有影响的农业科研和推广技术专家,包括首席专家、支撑专家和执行专家三个岗位层次组成的,由首席专家为引领的农业科技研究和推广的专家队伍体系。
自《宜昌市农业科技首席专家制实施方案(试行)》下发后,通过自愿申报或者单位推荐,全市共有各类专家355人报名,经各行业主管部门推荐,并科学评议,最终确定了8人为各个岗位的首席专家。
这8位首席专家分别是:粮油产业首席专家田甫焕、茶叶产业首席专家王友海、柑橘产业首席专家胡世全、蔬菜产业首席专家段和云、生态环保行业首席专家胡光灿、水产行业首席专家何广文、农机行业首席专家黄昌先、农村能源首席专家陈鸣富。此外,郑守贵等68名专家分别被聘请为各团队的支撑专家,艾刚华等102名专家分别被聘请为各团队的执行专家。
8位首席专家和支撑专家、执行专家团队将在粮油、蔬菜、水产、柑橘、茶叶、农机、农村能源、农业生态环保(含土肥、植保)8个行业开展试点工作。各岗位任期三年,三年后重新认定。
据介绍,宜昌市建立农业科技首席专家制,不仅整合了全市农业专家技术力量,同时又不打破现有的科研队伍管理体系。这将积极改进宜昌市农业科技管理,提高宜昌市农业科研的效率,同时搭建一个由首席专家为引领的农业科技研究和推广的专家队伍体系,培养和造就一支农业科技专家队伍,探索创新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服务机制,更好地服务宜昌农业产业发展。简言之,就是促进科研、锻炼队伍、服务产业。
相关链接
在新闻发布会上,市农业局总农艺师陈琼介绍,根据设计,首席专家主要有以下9个方面责任和义务。
作为本产业(行业)的市级最高技术权威,拥有对宜昌市本产业(行业)技术发展的最终发言权,及时发现和牵头研究解决本产业(行业)发展过程有关的主要技术问题。
领衔组织技术团队,研究提出本产业(行业)技术发展规划,牵头组织相关学术活动。
根据农业生产的源头性需求,研究提出本产业(行业)的产业发展、主导品种或主推技术等建议方案。
作为农业技术项目主要承担者,领衔技术团队每年围绕本产业(行业)的关键技术、瓶颈问题等超前性课题开展技术攻关和推广研究。
参与市农业局及相关单位组织的对农业科研推广项目的立项评审、成果验收、技术鉴定、奖项评定、论文评审、仲裁调处等工作。
组织开展本产业(行业)专业技术人员的学习、培训、交流等活动,发挥“传、帮、带”作用,提高本技术团队人员的整体素质。
在晋升职务职级职称、评比表彰、考察培训、国内外学术交流以及项目立项等方面,农业部门纳入优先推荐对象并提供相关优先服务。
在牵头开展科技活动时,可以直接向市农业局和相关单位提出建议方案和经费申请。
承担市农业局委托的其他工作并按规定享受相关待遇。支撑专家和执行专家在首席专家带领下,或受其委托执行上述相关工作,拥有相关职责权利,享受相关优先政策。